【車埕火車站】
【地址:】南投縣水里鄉車埕村明泉巷2號
小貓、大貓要去南投玩的前幾天,貓媽也恰巧剛從南投玩回來,
並且和我們分享 “木茶房”的木桶餐點,享用完餐點還可以拎個木茶桶回家,
小貓覺得真特別,木桶飯的木桶可帶回家做紀念,於是就問木茶房在哪呀?
貓媽說就在“車埕火車站”附近呀!
咦?!這景點我們也恰巧要去呢!那就把木茶房當作當天的午餐吧。
如果要來一趟車埕之旅,不訪先從“木茶房”的木桶飯開始吧。
木茶房座落在貯木池畔,可以在吃飯時刻欣賞車埕最美的風景,碧綠的湖光山色。
點了一客“東坡肉木桶飯”。380元的價位。價位有些偏高。因此小貓和大貓只敢合點一份。
木桶裡隔了層紙杯子,裡頭盛裝了東坡肉和白飯,所以不用擔心會弄髒木桶,
東坡肉挺香、至於白飯和旁邊的小菜倒是就較普通,整餐吃起來其實比較像在吃便當的菜色。
要不是為了木桶和接下來的免費烙印,380元的價位真有些不划算。
林班道延續「振昌木業」的專業技術,從傳統木材產業轉型體驗工坊DIY的樂趣,
飯後;拿著木桶到林班道體驗烙印的樂趣,
燒熱的印章隨著按下的把手,在上頭就呈現了木茶房的LOGO,猴子的圖案很討喜。
來到「車埕」視線所及之處都可以見到許多木造的建築。
「車埕」從日據時期時就是伐木加工業的重鎮,在早期伐木業興盛的時候,曾經是個熱鬧之都,
後來因為伐木業繁榮景象不在,隨著伐木業興盛時期的遠去,政府開始觀光造林改為發展觀光業,
「車埕火車站」也因為伐木業遺留下的木工加工場與設施,成為集集的熱門景點與地標。
“木業展示館” 欣賞的是木和鋼的結構,採用舊廠房舊有的為構料,
利用力學張力、壓力和拉力的原理,結合建構完成。垂直壓力的部分用木料、水平拉力則靠鋼柱。
將舊有建築保留下來,裡頭進駐了商店、賣家,供遊客選購伴手禮。
1960~1970年代是林業的全盛期,木材是重要的建築材料,
在早期振昌木業的主要工作,將森林中的樹木轉換成可用的木材,
工作繁複粗重,歷經幾個步驟:伐木→造材與集材→搬運→貯木→裝運。
伐木之後就得開始造材,依據用途及目的,鋸切成適當之長度,以利搬運。
原木自林地運出後需集中於一適當場所貯存,以備搬運或販賣,此貯存原木之場所,稱為貯木場。
貯木場種類可分為“陸地貯木場”及“貯木池”。“陸地貯木場”凡比重大易沉水之材種,多行陸上貯存。
另外一種儲存方式“貯木池”則是將原木存放水中加以貯存,凡比重小、浮力大之樹種多採行此法。
浸泡在池中的木材,樹液經浸出後,不易腐朽,但露出水面部份易腐朽、變色。
原木須自貯木場裝運至製材工廠做進一步的加工(如板材、紙漿等),才能便於販賣及消費者的使用。
伴隨著台灣林業的沒落,往日盛況不再,貯木池現在成為生態池,許多水鳥都會在池畔停留,
搭配天車歷史與鐵道故事,帶領大家走入車埕的歷史回憶,發展車埕更美的文化故事。
漫步「車埕火車站」古色古香的鐵道旁,置身在五十年代幽靜小村落的感覺相當愜意,
車埕村內沿山勢而建的古樸聚落,至今仍然保有純樸的風貌,
老街上雖然只營業幾間店家,卻具有九份老街純樸敦厚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