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卑南大圳公園】
【地址:】台東縣卑南鄉岩彎東側
將『卑南大圳公園』列為景點之一的動機,
是因“大圳”不乏一定是水利的灌溉泉源,
除此之外;還能眺望灌溉渠圳的卑南溪、利吉惡地、小黃山、生態池。
但搜尋了導航定位,繞了一大圈始終尋找不到,
至附近的警衛站台詢問,站哨的警衛居然也給了模糊的答案。
小貓心想…難道一般遊客不會將『卑南大圳公園』列為景點之一嗎?
但依舊是不放棄的找尋,穿過了小巷,曲折的繞了又回。
耳邊突然傳來水車嘩啦、嘩啦的聲音,眼前的大水車正在圈圈轉動著,
不會錯的~這裡就是『卑南大圳公園』。
雖然有些顯得落魄和老舊,覺得缺乏維護,晚上來到這挺擔心流浪漢出沒。
可幸的是;絕佳的地理環境位置依然值得欣賞,
將它列為景點之一是要放眼、用心去欣賞的。
水車轉動旋轉打水,一圈又一圈的循環轉動,
一個踏板下沉、另一個踏板又緊接著爬升而起。
這是小貓第一次看到最大型、充滿古早味的農業水車。
雖顯老舊了,有些小處也長了苔蘚,但沒有一刻偷懶的為灌溉罷工。
如果形容水車轉動聲是“嘩啦嘩啦”聲,
那麼這場水車演奏曲是小貓感受最貼近的一次。
爬上了眺望觀景台,眼前伴隨的是竹架果園,
未熟的青澀綠、酸甜的紅番茄一顆顆爬上竹架,為頹舊增加了股生氣,
仿佛在說藉由水利的灌溉澆植,才能享有甜美的入口果實!
著名的吉利惡地盡收眼底,因為長期受到風化雨蝕的影響,
以致土石流失、寸草不生,造就了這般猶如月球表面般的地質。
台南有草山月世界308高地,原來在台東也有這般惡地,
但其名為惡地,卻是吸引著許多地質學者專探的珍貴資產。
小貓覺得挺像似畫國畫,會將筆尖刷乾的乾擦畫法唷!
鐵塔的突兀感,像似高聳似的站在惡地上依然挺立不拔!
沿著棧道欣賞圳導水路及生態池,湖水的倒映更顯古色古香,
原本以為是隻灰面鳥的雕刻印,想不到真如其實的為水裡的魚兒做等待。
走到盡頭臨望兼具灌溉及防洪的卑南溪,
卑南溪是台東第一大溪,是台東最大的水利工程,
經流台東縣七個鄉鎮市,孕育著台東的生命及文化!
一隻黃、白、黑的貓咪,喵兒喵兒的討喜叫聲吸引小貓的注意,
停下腳步,放眼感受,心靈品味,
小貓當下的感動與足跡,這一刻在『台東-卑南大圳公園』!
【網路資料:卑南大圳最早資料在民國前14年(1897),
遠在日據時期,為了東部開發從岩彎引進卑南溪溪水,
橫貫台東平原至台東新站永樂里、豐源堤防,
一直到知本農場,於1936年完成。
成為當時東部最大的一條水利防洪的灌溉渠圳。】
建議:『卑南大圳公園』擁有優質地勢環境,真的很適合列為台東景點之一,
但其環境有些顯落寞、不經維護,希望能予以改善,讓民眾享更優質的遊玩!